德簡書院

2024.06.02

大閎的格,是一種風

人有人格,專業有格局;風的氣息 可以氣感得知

大閎先生,百歲生日那天,建國南路自宅重建 也開幕了。一個早上的活動,帶來一股氣息,氣氛不是頂 Hi,但老中青三代都心有所感的,那是什麼?與「格」有關的一種風? 

 大閎的作品,格局特質是:簡潔、硬朗。(見我論文所提)
 大閎的人,人格特質是:寧靜、敢少。(見他為人常態)
 形容事物的詞與形容人的詞,竟可以相通、混用:
 「寧靜、簡潔、硬朗、敢少」。

現代化有一鮮明特性,職業與業餘二分、做事與做人二分。大閎人與事不分,看似平凡最奇絕......有格!撿出那半個月寫的貼文,有「各專業共同的人文基礎」在,甚至「人類的主體存在」也在!

我先把那陣子,浮現的幾個真實故事寫下來,再把需要深思的「臉書三帖」放後面。歐洲人相信隨機的語言,勝過文字,中國人相信實踐心得的文字,勝過語言。前者較活,有臨場感;後者有道,耐長時間考驗。臉書接近前者,但很少人回頭重看信息。我接受口語挑戰,但下筆若一時千載,文字口語並重。

下面是六個小故事。「小中見大,遠近一如」,活到家了。

(1)秩序

一次在建築師公會開會,大家談到秩序對設計的重要,如路易康所謂的秩序(Order),簡直就是構想(partie)的靈魂,生命的秩序。蔡柏鋒建築師同意;他說,我要求同事下班前,要把圖桌整理好 才走。很少開口的大閎接著說,他想起一位哈佛的同學,是中南美洲的人,他抽屉裡連迴紋針都擺得秩序井然,但設計做得很差。守正說,大閎早年講話很直、也很嗆,得罪過人,後來就不同了。

(2)設計圖

石牌自宅快完工時,我在現場,看到木匠拿著大閎先生的手稿,在考究線腳的做法。我一看,圖畫得不怎麼樣;木匠說,你不要看圖,做出來就是有效果。大閎也說過,葛羅培畫的圖普通,但平常的線條,有不尋常的思想內涵在裡面。

這使我想到查里士摩爾,在北美館設計展時的圖,圖本身就接近歡愉的藝術品。他很想在台灣,接到一些遊樂園的案子。後現代建築的本質,四面大旗背後,是商業性很重的。當時,我們幾個人與他坐談時,他坦承,在美國他教過中國風水,教得不好,還說了兩次。

(3)判斷,才會長大

72 年,我設計的曾宅,做到餐廳天花時,遇到麻煩。中間小天井的天花,立面剖立面看了都對,做出來下垂的角木,就像蜘蛛的腳,太長不好看。我在現場,用顏色粉筆畫了二個切點,想請大閎幫忙決定。中午請他吃了簡餐,到了工地,他看得很仔細,也談了很多,就是沒說切哪條線。三點一到,他說他還有事,就先走了。走後,我交代木匠切短一點的線位。第二天早上,一看又太短了。美只存在於現場,圖上的不準;靈感有的也存在現場,不在咖啡屋書房。

曾宅餐廳

短了,下面再加個縮小的收頭,剛好,更美。心裡開始感謝大閎的「留決定,給需要長大的人」。他不「加敖」(台語),不以老經驗 炫能。

(4)會剎車

大閎不到學校教設計,獨獨對台北工專教了多年。這次,我電話中問了蕭梅老師,她當時是主任。蕭梅說,有次大閎到她家,看到帶過四個小孩的奶媽,於是開始走到工專教課了。看人共事,是看長時間的沈穩嗎?
他怎麼教?設計評圖,學生最怕大刀王五、小李飛刀,老師護航也是露骨常情。有次一位設計不好的圖,被駡慘了。輪大閎說話,他什麼都不談,就提一兩個他找到的優點,然後一句:他也有不錯的地方。獨排眾議!據說,他總是從旁協助你,怎麼完成主見。

公會開會,一聽到洩氣的發言,他一定嚴肅的坐直了,不發一語,不加入聚會駡人的行列,他會剎車!錦上添花易,雪中送炭難。至於落井下石,不齒。不尊重別人尊嚴,即不尊重自己。

(5)靜謐:安靜中的靜默之語

國家文藝獎,守正說 大閎邀我觀禮。聽到阮慶岳一句「文藝獎因大閎而光榮!」爽氣,事實如此。在大閎坐位旁,照完像,我趁興問了二個問題,一個忘了,一個不能忘。我問大閎先生,你講話很少,建築人背後都在談你的話,你是怎麼做到的?大閎又坐直了上半身,稍停一下,「這個很難」。回想過往,我當下直覺的答案,他可能所有的發言,都是早年深思熟慮的結果,談話就交流人生的成熟意見,甚至,多少代人的歷史智慧。如「窮人沒有資格買便宜貨」,他是指客廳的家具等。又如「中國建築在本質上是靜的,它是在平靜中成長的」;「掌握到藝術的精純所在,才少變」;「意志力比靈感重要」。

(6)硬朗大丈夫

在大閎事務所較困難的時期,有次他約我,在仁愛新生交叉路口,加油站旁的一間咖啡屋,小聚。就慢慢的談,咖啡也續杯了。那時,我剛開始在大享建設,當顧問一個月,他已當了一兩年。也一起去看過大享在內湖的一塊地。大享有意思聘請大閎,到大享建設做專屬的建築師。我問了一個夠信任才能問的問題:貝聿銘先在猶太人建設公司,磨練了大厦設計,後來成為舉世高層大厦的名建築師,你早就成名,現在若去建設公司做建築師,感覺如何?大閎依舊平靜的反問我:用勞力賺錢,有什麼不可以!從那一刻起,大閎在我心中,就是一個男子漢,能屈能伸。後來,他也沒去大享建設。

像這樣的日常故事不少。林安泰古蹟運動,我起草寫給林市長的一封信,請他簽名,他說沒有用的,但可以幫我改文章。他把文句中,了、的、呢、哪、哦、嗎......等語首語尾贅詞刪掉,果然精神明快多了。他翻譯「杜連魁」是為了練好中文,我則看到了,為上流社會也有的下流 懺悔。他講話不夾雜英文、不崇洋......有種跨文化的自信,人與事俱有的自信。

他待我就是忘年朋友,幾次正式介紹我,他都說,這位是王鎮華哲學家,他從不以社會現實觀感,看待我。現實世界、自然世界、內心世界......虛實血淚,你整個人 活在哪個世界?三月底住院出來,讀雅斯培《大哲學家》長序,弄通十幾條世界趨勢時,還真想打電話告訴他,我是有這一面。想到他的不便,不忍打擾。

他心胸的開濶,就表現在日常生活的對待上。84—87 年,我書院搬淡水,他住新春街頭,我住新春街尾,他走路來書院看我,看他買的水菓點心,就知道他用了心。後來,我回禮去看他,他在房間款待我、太太與助理的種種,讓我定格難忘。那奇福餅乾加鮭魚的滋味,就像早年他待客 汽水加黃瓜片,同款,難忘。我也看到他晚年寫稿的長條小桌,視野挺好。我聯想到豪宅的空乏心牢,與古人《陋室銘》的對照。

吃飯都是他買單。有次我請他夫婦,在我陽明山的國賓飯店吃野菜。吃飯時可以看關渡河口、可以看飛機,那次經典的飯前三問,已寫在《粗獷與詩意》,不重複了。最近一次,在我家吃便飯,請他吃「豆腐豬腳」,他竟然手打拍子,打到夫人腿上去了,孩子氣都出來了,了得。吃冰淇淋時,還吃出香草豆莢是女婿手工研磨的。二女兒采元,過年跟長輩拜年,也喜歡跟大閎在電話聊兩句。世代情也產生了。

其實,建國南路自宅,是早期建築人的洗禮堂。我 65 年到台北,我前後期的建築人,都是在濟南路虹廬接受洗禮的。地面、牆面、門、窗......等元素,一次明白本質,空間組織、氣氛、行為......多幾次慢慢體會自得,他從不費力解釋、不機巧暗示。守正家裡的體會,可以證實。

大閎先生,我看重的不是他的家世、學位,也從未刻意去談,......65年至今四十年,慢慢浮現的,在這次才明確浮現的:不論做人做事,他總是── 擔當生命,活出生命!生命不會降低標準,他也不會。生命自有祂本身的秩序,他從不閃躲。貼緊生命,才會長大成大人。

人類發展至今,居然越來越「退縮」回去了,再也不會成熟的感覺,怎麼對得起,生命終究的嚴肅性?傳統社會,就是有個格。如今,媒體每天在加重偏態的病情。我們竟隨指揮棒起舞,是誰在背後做藏鏡人,操控一切?大家營營求求,到底求個什麼?過別人代你設計的生活;用別人的眼睛看自已,講媒體的行銷語言客套話......這是怎麼回事?西方人,用困住自己的一套,來困住第三世界?不,自困困人,不可能擋得住人心思漢,天道好還;漢文化,自明自然,天賦惪道是也!

 

(一)第一帖:就美事說大閎,就人說格,直指主體存在

(去年 7 月 9 日改定貼出)

大閎先生百歲生日,建南自宅重建開幕,一股凝聚的氣氛,在眼前展開、流動。舊友新識,相會難得。

看大伙在各空間,或移動攝影、或駐足觀聊,沒看到人在大堂坐下來談,隨機招呼身旁的長美、時瑋、雅君、瑛敏學妺坐下來體會一下,維周就拍了這幾張。

與蔣雅君老師
我們談到大堂的家具、神案的禮器,由媳婦帶來,自己育嬰的襁褓、壽衣亦在箱底;香火由我傳,家庭內事我主持。

一時,人潮退去,聞呼切蛋糕了,這百歲福祐 得去分沾。大伙吃蛋糕,一心真情也。若平時聲氣相通,長遠志同道合,親炙些許,或樂或苦,或稱或譏,可以感格胸襟,印證肚量。

都說,建築是「觀念—行為—空間」的設計作品。概念、觀念、理念、信念⋯行為⋯⋯還未必碰到生之活。

大閎說,怎麽樣的人,就有怎麼樣的生活;有好的生活,才有好的建築。

我說,「人格主體—生之活之—建築從天然環境 長出來」。中道文化的主體性,正在主體本身。⋯⋯主體?

「格」就是有所為、有所不為。主體是:良心覺知之自明+大自然天性有本質。

「生」之,自悟,會了?活之,效行,懂了?百年來,生活方式 反被裹脅、消費、卡住。貼緊生命,可以 無大過;獨立不依,可保 自由身。

「長出來」生長、生成、成長、成熟,配天是也。配天先於創新!設計過程很像得孕、懷胎。乾知大始,內在先於外在。

台灣,我只怕公帑、時間、人才的浪費。人生,莫自耗耗人。

昨天,一切都在眼前,你看到了嗎?同一性、一體化的主體人,看到了群性之美,自然大生命

的豐盛。現實主流的一套呢?但看十字路口的抉擇:失格偏態的攀附,起始已見遲暮之氣;反之,

到位有格 長精神。大閎先生,就教我們這個「格」字。有格方有品,有品才入流。「人格格局—專業多元—建築人文」,一也。只一件大事!若分化、外露、偏執、利用,生命割裂,一生忙不出意義!

註:展室資料,石牌自宅 有一張從過廊照餐客兩廳,是王立甫拍的。虹廬自宅 從家人室照客廳,是林旭民拍的。

 

(二)第二帖:主體·存在·大始

(7 月 19 日改定貼出)

主體·存在·大始

── 人格格局·內真外實·生命力 舒展 則可信!

大閎一文寫完,覺得 主體之格、乾知大始,呼之欲出。這幾天做了不少筆記,準備寫學會的邀稿。沈靜中,總覺得要把上帖,再耙梳、整合、體當的呈顯出來。百年中國的迷失,西方啓蒙至今的失控,出口或在其中。

上文一共出現四個軸,前三個是:

都說......觀念 信念—行為—空間

大閎說⋯⋯生活的人—好生活—好建築

我說 ⋯⋯主體人格—生之活之—從大自然 長出來

 我寫的相應字句,整合如下,剛好做解釋:

 主體人格

良心之自明,即主;大自然天性之本質、即體。主,要懂;體,要會。學貴自悟,卑以自牧。主體就是 乾知大始。天命 在天賦主體,立命 在有格入流。

 生之活之

生,即是道。以惪明道,內真外實,存在浮現,道生則活。

 從大自然長出來

城非一樹,建築非一機器。故規劃、設計,太刻意、作做,太形式化。大地已蒙害失控,故鄕已面目全非。自然是生長、生成、一體化;自然而然,大化自化;人心需成長、成熟、同一性;不證自明,群我大美。

總之「 內在先於外在,配天先於創新。」人類閃躲的,即虛內騖外。

「 乾知大始,坤作成務。知幾成務。」

道幾,即大化的化、生命變化的化,本質也。成長需真化!資本消費玩弄的就是,化。有變無化、昧於自化。人類之痛,於是 捨本逐末。

最後,我立了一條 主體之格的主軸:「人格 格局—多元 專業—人文 建築」

 人格 格局

現代化做人與做事是二分的,實則 存在 格一。主體在人是人格,在事物是格局。── 只一件大事,大生命是一體化的!多用「同一性」的自明覺知,設計自然敢面對格局!

 多元 專業

多元社會與專業化,社會主流正在照本操作 或操弄。「元」的層次,有到位嗎?專業的「專」,有通達自然嗎?
知能掛帥,産生的技術至上,已威脅到人類自身。市場行銷的一套,遲暮之氣,還在硬撐。
當然,這一環應填寫「道生則活」。道 只以生命呈現,必需脚踏實地的成長/真做。惟 道不可說、說不到位、但必定在。故代之以現實的多元、專業,我面對它。它們應是到位的元、整分的專業。

 人文 建築

建築人的人文素養,可因設計過程而底基較好,卻因商品化而忙到力不從心,流於觀念藝術的技術人員。西方未來學,以人文平衡科技,如詩與藝術的引入企業,仍是乏力的補救措施,並未正面迎戰行銷洗腦的一套心理短路。
我寫人文,因人文對我們而言,前面必有地文、天文。天文,天道下濟而光明;地文,地道卑而上行。生即道,一個字!天地中 人文化成:自明自然,涵養生機。

而我的換跑道,由建築而文化、由現代化而上古中道,就要告訴大家:天心天身 是中道,心本身生命本身 即是主體。反身而誠、切身復自道。中道今來!中孚一體感。
試試,把人的一套放下、人工的價值算計丟掉,你會有超生不死、輕盈豁達的中孚感,中庸所謂:「誠者,不勉而中,不思而得,從容中道。」

大閎先生,有閃躱嗎?家教是有些影響,但顯赫的家世、貴族氣質、頂尖的歐美學位⋯⋯欠缺的人在乎、依賴、當藉口,但他從不炫耀,這些在生命面前並不充分、也不相應;難得的是切身,他就是有格。他信內在,耕耘心田。(見論文)

「擔當生命」活出生命,說話、設計,人與事俱老,一個樣。作品簡潔、硬朗,做人靜謐、敢少,在他是相通的。

胡塞爾説:人類的主體問題,是一切的謎中謎。禪宗問:我是誰?誰在喝茶?什麼是我的本來面目?主體「關鍵在惪,考驗在道」,這不能說沒人懂。問題在「自主心」的定。慧而不定,比常人麻煩平方,聖人與鬼神都還會傷人,信也會二度執迷。

故,「中」的相反詞是「辟」,偏也。中道之不行、天下之錯亂,偏執是也,利用是也。
分化、外露、偏執、利用,即指生命 正常化 之中道,之所以「未正常化」也。
偏執,分化 外化 信迷 異化,活不出意義的!上帖收尾在此。
人心二分的一正一反,實際應是天道大化的一中一辟。理性感性,西方找不到出路,源於自主心之自困惑,理性感性 必要而不充分,辟而未中是也。
成長卡位,成長甚至 被工具理性異化了,以外代內的感受是自欺不歸。主體若異化,一切就異化了。幸,底層的最底層,天人之際,往者屈 來者伸;迷悟相對,危險僥倖突顯正常化;自主心,會對天地大悔。
 蘇格拉底說:我知道 我什麼都不知道。
 老子說:知 不知,尚也。不知 知,病也。
主體、存在、大始 一直在的!

附録:《96 道吉光片羽 ── 主體心理學 素材初編》── 也許,各專業都有主體問題。專業異,遭遇同。想瞭解主體的朋友,請細看宏觀這份資料,我收集了一輩子,懂而會的知心人在哪裡⋯⋯就獻給 余德慧先生,在天之靈。去年八月,輔導與諮商學會 在日月潭開的大會,我的主題演講即偏執症與療癒。96 道吉光片羽,我也曾自費印給與會人士。
 

(三)第三帖:復自道,清新自化,開啓文化底蘊

(7 月 21 日改定貼出)

中道今來,晨起含光,好開心!

 自悟切身 本有主體,靈犀體當 在位中行。

聖人大寶 主體位,超拔猛醒 得主體。天下一人 同一心,心行尊卑 復自道。

 原來開心在:自由 自主 自在,卑以自牧,自我心服。

心服泰然,心孚「活在裡面」天佑也。

主體,存在,大始

* * *

心歸何處?⋯⋯⋯ 主體、存在、大始
此心何在?⋯⋯⋯ 惪道、主體、人格
心行 何以自處?⋯⋯ 中節 中肯,靈犀 體當,在中 位行。

質量與力量大不同,兩者剛好指呈的是 天人兩套東西。按讚的意義,有質才有量。有力而有的量,一句話,凡是信仰力量的就會被力量宰制。力量非道勁,因量而信力,偏失天道。這次我從人文中道回應了建築專業,最後仍有五十人至百人認同,令人振奮。因真質的少數,終究會成為天然的多數。

天然中道,芥子須彌,一即一切。一體的道,一心知道。反之,庸俗的多數,背後是寡頭的操控,此即遲暮之氣,走不下去的,舉世全球化亦然。

此大閎三帖,一帖轉出一帖,都是想呈顯背後 澈底的根據、根本:

一帖,就美事 說大閎 ⋯⋯⋯⋯⋯ 116+181 個按讚
二帖,就人說格,主體浮現⋯⋯⋯77 個按讚
三帖,直指存在大始⋯⋯⋯⋯⋯⋯59+52 個按讃
本帖,體現三帖「惪明 道生 位中行,知本 開元 立大始」

我希望,在心上釋放自明、懂得自然者,才按。
人生常常就是這個根本 沒說,說也説不出來;若無鼎立之信持、若無主體之確立、若無存在之無疑,說什麼⋯⋯ 優越、榮譽、活出意義了?!

人生 可以錯,但不能不反省。

「 不反省的人生,是不值得活的。」 齊克果
「 渾渾噩噩的生活,是不值得過的。」蘇格拉底
「 所有精神發展,都是將從前在意識外的東西,帶到意識的層面,那是一種意識的勝利。」即人格的統整、成長。蒙特梭利

總之:履錯然,復自道,唯心亨,行有尚。(易經)
── 反也者,道動也。(老子 竹簡本)

中道今來,生命得以伸展的,才值得信服;而直接體會、感受其孚佑的,才是道始!

『 中孚 - 中心 - 中道 -中位行-中庸常 中道主軸
新時代-新主體-新元命-新生活-新文化 』 似口號集成,實血淚凝至

外在成就、突破,科技文明 日新月異,不可逆。(韋伯)
內在成長、成熟,主體文化 萬古常新,生命場域 道怎麼替代。內外、天人,兩種新不同,不可混淆,無法替代。文明不能知止,正是文化與文明的主從關係顚倒了!

中道,自明自然,才是上天 全方位的,生息萬變。對人而言 當下全新!本來就在!
 

* * *

我放不下現實、台面,並非看不透小人反中庸,實因⋯⋯小人也應不會放棄其主體,而台面體制也左右了主體的動向,如媒體、主流等等。實則⋯⋯人似秋鴻來有信,事如春夢了無痕。東坡詩好,我卻不同意。不努力改善現實,尤其自我現實,即不懂「現實中也有主體」。

大家回到,造化者與其造化萬物的「感應道交」來吧!FB 不是一個健康的環境,某傑出建築師粉絲很多,惜左眼已瞎了;大自然才是道法自然、康莊大道。兩年的 FB 經驗,回顧時── 見終點、即過程、即大始。

我需休息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