德簡書院

2024.06.23

跨過五四偏失,復甦文化主體──德簡教室裡的新氣息

上完首堂課,覺得課堂上有種新的氣息在流動,晩上與朋友的兩通電話中,清楚的講了三、四點,仍不太全面到位。今天早上,在書桌上竟一下就寫出來了。原來,「 生發 」是流動的大化,平凡而重大 ,

「寫出」是凝聚的文明,平靜而歷史動態的。一共六點八句話(粗體字),小段說明是後加的 :

(1)跨過五四反傳統── 撫平歷史,重新甦活悠久文化:中道!

五四反的是僵化的傳統,其實他們的做人還是傳統的;只是個人意識的智慧,尚不足以肯定幾千年活的傳統。反之,肯定傳統也不需反西方,我們肯定西方的科學、民主還是必需參考(註1),但無文化主體,民主會惡質化,科學會化約、科技會惡用。

理性意識與無意識的覺性,在同一心上,但在不同層次。內外、天人層次錯亂,是百年之至痛;「過渡」、「轉化」云云,可以兩兼(註2)而停止了。中西文化,貞定其異,感應其同,不勉強附會。

(2)天德「立本」跨宗教── 讓老天爺直接來帶、親自來教人心!

造化者的天心,就活在每個人的心頭;天賦的自明覺知,不因不同宗教而異。德就是天賦的:直心、覺知、心光、自明等,日常生活裡經常浮現。人類這本心是平等的、一心的;不同的是,你的心怎麼對待祂(註3),亦即心用覺則不同。德接著道,本立而道生!

(3)地道「立大」新體認── 請直接閱讀天地的大書、生命的活書(註4)

道法自然,大自然是上天的身體,這大生命的體會才是成長的考驗。講信仰而不知道,行不通的(註5);甚至引發宗教衝突,而昧於自然的和諧。目前,量淹沒質的開發,使大自然奄奄一息,瀕臨不可逆的演變;信仰危機與生態危機,是關連的一件事。

道也是天生演化的:自然、生命、脈絡、大化自化,亦即上古所謂樸(原生)、活(生發)、常(生成)、大(格局)等。若不依主體經驗體會,直接以概念談道理,又不分天然與人為,容易抽象、混淆。

以上「為古文化招魂」── 德與道是中華文化的核心,中道。人類主體之大謎,也因之破解:德即主,道即體;德道即主體、即中道、即存在(註6)

(4)人行「立格」在成長──生命的道義在:盡己成長,敬事安人。

人類的痛點、盲點,即主體觀照下的自我,故易經「復自道:維心亨,行有尚」,是澈上澈下的普世人格行徑。大自然的道,不用人類庸人自擾,只要給祂時間復原(也許已需稍加復育)。人該依循德的心明通達,以實踐提升自我成長,所謂「恭己敬事」,「修己安人」。恭:即盡己最大潜力 成長自己,修養凡心,知生達道,終致 內聖外王。思言知,短路才好比。

生命的步法是實踐,體會體證;以主體自我教育,卑以自牧。

(5)中西定位合內外──中道,內在於心;外在規範、創意等外在成就,也需並存。但上天的創生是本,人為的創新需配天,至少不能疏離、違逆天性。

西方民主、科學,一個外在規範,一個客觀知識,仍有其必要,因眼前立即就需要。但現實中「飢渴慕義」,甚至「知法玩法」與「科學主義之繆誤」,暴露了「外在規範仍需自律」,「客觀主義知能,仍有主體性在」(註7),故中西文化就在此接軌── 主客融,內外合。準確的說:以天賦主體為本,以人為規範、建構為輔。所謂「配天」與創新並重,人類的創造力不得不面對上天、億萬年演化出來的天然大化(註8);天的創生,必需先於人的創新。

以上「為新文化催生」──人類的文化與文明,無論內在成熟的文化與外在成就的文明,必需互相尊重,內外合作,一本位就小氣,走不下去的。百年來,盡是外在創新,漸失內在意義。虛內騖外,則虛無主義漫延,實因人的思想心量小了,眼光見識淺短了。工業革命後、兩次大戰前,世界缺乏令人心服的大思潮。主體偏失,東西方皆然!沒有主體,東張西望、橫衝直撞,厲害而沒立本之大義,算什麼新文化?連現代化,都有「主體的隱退,存有的遺忘」的流弊。

(6)天地之德道元年──人類怎麼對待自明之德、自然之道,即其成熟度。

天德地道的主體被提出,從新確認,天地還是天地,但人的主體意識誕生了,以甲子、星辰、聖人紀年,不如歸諸天地大始之義。德道二字:一則「原始要終」,二則「人文化成」,三則警示生態之不可崩解。今後,永記德道元年,中道乃上天孚佑也(註9)。是為中孚人生!

心與德大分大合,為與道大破大立,人與天大開大闔,這是天人的元命!不忘童真,不忘天道,元旦春生即年年記得大始。

同學在回應意見中說,上課到後半,是一種真正有希望的感覺,很振奮,很自在。元,就是一個新而够大的開始;天賦元命是大通的,元命是大美的,元命是正格的── 天賦人生,自明自然自行,誰曰不宜?

民國百年了,德道元年,希望年年的元旦春節之間,清屯:內外大掃除,許子孫一個清新可喜的社會!

 

民國100年元旦「生命課題」開課記感  王鎮華 撰

 


 

註釋

註1:歷史 跨不過;社會 跨? 跨宗教、跨文化

註2:兩兼還不是兩端而竭焉。兩行是天鈞。

註3:當真 如嬰幼兒。不在乎,已概念化。

註4:學道一日>學慧千日。退回內在,乃向前。

註5:道不可須臾離也。無所不用其極,即恭、盡己也。

註6:主體,在人即人格;在事即格局。存在,即真實,即生命場域。

註7:「民主」? 中道文化,主體在民,即眾生水土。

註8:大化是上天身體,乃人的大我。

註9:活在中道上,懂「趨勢」:時勢 眾勢 形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