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
2023.09.02
懸劍詩稿 師母三首
悼念師母林怡玎女士,寫了三首詩與文:
師母三首——往訪、猝逝、長憶。
第一首過年期間發表過,改了詩名與一些文字。今天先行發表一、二,明天第三。
在弟子心中,往訪書院,師母一直像是書院旁的溫暖湖泊,沒想到年過了沒多久,湖泊的春暖還在,卻已不見故人!
前言:鎮華老師遠行後的第一個新年,師母病體未癒,師妹學梅殷勤侍奉。環顧德簡,群書空留四壁。顧念師母容倦,未敢留影,徒照法書群像而已。老師走後,師母身體一直不好,也許生命中的某一部分,已經跟隨老師離去。
偕妻赴永和,悠悠弟子意,內中懷忐忑,訪我舊時迹。
少年德簡行,壯懷平生寄,師作遠行客,人去書空寂。
簡靜天氣長,慷慨何歷歷!憐我師母苦,鬱結身難適!
雖云病有道,哀哀何所逼。依依別師母,叮嚀自相惜。
小梅侍父母,殷勤勞未已。昔者三易堂,大人傳周易,
鎮師光中行,中道明未息。曦微起天末,磊磊風中立!
前言:過年之後,驚傳噩耗!老師走後隔年,師母跟著走了。同門哀慟,不在話下。一位同門內中激憤,心疼老師師母就火燃身,我勸解說:大概每條人生道都有它的因緣與極限,有明光,就一定有陰影,也許我們不同意老師師母的選擇,但故人已逝,道在當下,咱們只能提煉德簡的光,在自己的人生領域,活出德簡的好,也活出德簡來不及活的好。
驚魂甫定,仔細思量:捨身從夫,固然讓生者傷痛,也不合生生之德。但在功利主義橫行的今日,竟然還存在著如此真純的情感!雖不同意,但彷彿驚電乍亮長夜,一白天地!
修短險夷屬尋常,故人猝別心蒼茫,
人生自古秋氣長,默坐潛心身似喪。
大德燃命隨風去,大慈捨身相與將,
長者抉擇大裂行,門人弟子意徬徨!
半世隨師修性命,清風苦雨暗神傷。
德兮簡兮執大象,揚明存暗我從光,
嚴慈已逝道當下,提德煉簡道氣昂。
梅元無為心過苦,華玎春滿天心響,
誰云道門森嚴法,儒者情重天地長。
蕭蕭天風寒氣在,生死懸隔兩茫茫!
夫妻敘話,妻子感慨說:那個年代念建築系的女學生,畢業後都是不得了的女建築師啊!但這位女學生沒成為建築師,而嫁了給咱們的老師,成了所有德簡人的,師母。
猶記三十多年前,第一次看見師母,是在曾宅的工地,當日乍見,著實吃了一驚:哪有那麼漂亮的師母!老師高,挺拔,師母個子嬌小,第一次看著師母跟老師說話仰望、嬌憨的神情,我一直記得這一幕。咱們的師母,林怡玎,就這樣仰望了一生。
老師去後,師母的身體就再也沒有好過,好幾回回書院幫忙處理一些事情,看著師母蹣跚的背影行過老師留下的書山……師母,妳失去了仰望了嗎?再也發不出生命玎玎的玉響了嗎?
師母還是走了,在老師離世的隔年,走得那麼明快,走得那麼溫暖。也許,對師母來說,她的生命玉音只對老師一人而發吧。
回去書院給師母上香、道別吧!在暫設的靈堂中,聽著小元轉述一位通靈的同門轉述老師的「靈語」:
1.老師感激師母,師母對老師做的不只是照顧,根本是「護持」。
2.在天界的老師希望師母走出屬於自己的路。
老師呢?老師在哪裡?那位通靈的同門說不知道,但老師很懂,走了,生前的執念、堅持的東西就都通通放下了。我相信是的,人在中陰身,會很open、很鬆活,高明如老師,一定學會更多。師母必也如是,我相信。
聽小元說,小外孫小艾與阿公的連結很深,某日小艾大哭,說阿公不來找小艾玩了!阿公一直來找……阿婆在旁聽到吃味:怎麼老師走了,找小艾不來找我……師母,老師不來夢裡相見,我想,大概是老師要讓您走出自己的路吧。
這是怎樣的一種情感,仰望一生、護持一生、追隨一生!是怎樣的一種情懷讓一位女子甘心走一條這麼深、這麼純、這麼無悔的路?
聽到師母的遺「音」,淚決堤了,我脫口而出:哪有那麼照顧人的人!哪有那麼溫暖的人!
聽小梅說,師母雖然走得突然,但面容安祥。我想師母心裡早就準備好了,久病,只是一個觸媒,對她而言,真正的生命主題是:去找老師了。這麼確定與情深的歷歷分明!
老師應該接到師母了,在老師處,修整一會,再去學習新的功課吧。他日相見,不知是否記得彼此,但您一定已然學好更無懼的深邃。我想,在夢痕深處的印記,也必然記錄著,曾經在某一世,您是咱們終始一生的,師母!
佳人本問學,甘作大儒婦,一生未分離,俯仰中行步。
君忽作遠行,身蹇心自苦,晨興窗前望,怔忡行道阻。
春風空悠悠,蒼蒼轉日暮,人生天地間,倏忽如飛瀑。
煦煦遺之音,清音傳忠恕,夫婦會有期,諸君莫震怖。
陰陽安可知,轉我中陰悟,秋春棲遲日,慈風立中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