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
2023.12.27
文建會發言綱要
勞務主持人,列冊的問題所在,應面對全局,把握重點。古蹟事務不能說「行之有年,有改進就好」:
(1)建築系教育以西方現代建築為主,傳統建築只有2-4個學分。維修研究所我以為師資不足勝任。
※ 舉幾個重點:
①人文象徵
②傳統美感
③木構技術,如榫接
④稿尺、鲁班尺
⑤1.木料 大陸與台灣之同異
2.白粉牆 土朱 推金
3.油漆 裂、翹
4.三合土 六種級配
5.新材料 龍山寺 磚的保護膜
(2)過去修古蹟失敗經驗:
①價值觀不同 西方建築「創新」
傳統建築「配天」 ※ 總結經驗案例 (如林家花園之屋脊)
②美學不同 西方理性美學 如精確、簡潔
傳統氣韻美學 如流暢、飽滿
③意象不同 如藍色的意象 ※ 總結經驗案例(中正紀念堂屋頂)
形被賦予的意,大不同
(3)補課60幾個小時,有沒有用?
(有經驗的,免上課--有評估經驗成敗嗎?)
1. 誰在教?
2.上課方式 有無實務體會?
上課態度 據說常流於形式
(4)目前古蹟專業「生態很差」
1. 傳統建築的專業素養 學者專家,人都找不齊!
2. 操守 產、官、學 一貫作業的批發商都有了
── 台灣市場很小,易生互相護航之生態。
公務員經手人,找委員是流於形式主義之(「依法執行」)的關鍵
目前,百姓對文化公務員,普遍有一不好印象:
以為給錢、給權力的是老大,該被捧著,該拿點蹻 → 解決問題的,自己在製造問題。
文資法25條 → 採購辦法 → 設置要點
有沒有進入情況,以立法以制度實際排除A、B兩類困難!
「知,不知,尚也;不知,知,病也」(老子)
「我知道自己不知道」(蘇格拉底)
知,不是資訊、觀念、行政經驗、部分心得等,而是指:
1. 充分瞭解實際問題所在※ 累積的學養、時間、注入心血。
2. 實踐性知識
3. 專業知識之人文背景,尤其,與天道的關係,即道義。※古蹟的生命/感心
持義,可為之去官捨命。
鎮華 書 99.10.1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