德簡書院

2023.08.31

反覆捧讀大文有感

世人多忙,而人世何其匆匆!作家念舊懷友,寫出與德簡擦身而過,無緣履約的悵然。我相信這也是七月十七號以來,大部分曾經與王老師結緣的人共同的心情——常去,去過,或是沒有去過德簡,懷念老師那安然篤定的身影,是同樣深沉的失落感。

老師一生真摯赤誠,活得清明,走得帥氣。他擁有才、識、德、貌,俱備兼美的師母,一生溫柔相待,全力支持;既是源頭活水,也是真正的惪心體踐者。在女兒眼裡:「爸爸是純粹的真,媽媽是純綷的善,兩人合在一起就是美。」

其實學梅完全繼承了老師的熱情率真,清澈不俗。采元克紹箕裘,延續了老師與師母的設計理想,且自創新意。兩個女兒,正是真善結合的美好果實。還有一對可愛的外孫女,也帶給老師甘飴晚年。

王老師的追思會,中山堂湧進了近四百人,大部分無法入場,只安坐在場外長廊。再加上多少像我一樣,在地球的另一邊守著視頻的舊識。

這許多人在此刻聚集,或許是為了老師直入心坎的幾句話,幾堂課,幾次演講的因緣而來,但絕對無關稻粱謀。

王老師如此自明圓滿的一生,稱之「傳奇」可也,但「悲劇」之說,恐怕只能落在我們自身吧?!

因為我們終於明白,無論同不同意老師的說道,一旦與之結緣相識,他永遠騰出時間給你,見面時一定全心面對。為著你好,即便遠隔重洋,久未探候,每有新得,網路時代前耗費不貲的長途電話、新書卡帶空郵,依舊無遠弗屆。

這樣的益友良師,人間能得幾回聞?而今驟失,能不悲乎?!

王老師也沒有「生錯時代」。因為我們何其幸運能夠躬逢其時,親受薰炙。我相信王老師無論出於何世,即便生在西方,也會像但丁《神曲》裡的羅馬流亡詩人維吉爾,依舊徘徊林間,引領後進體驗天堂樂園的神境。

他們都不是悲劇人物,而是傳承經典道統的永恆傳奇。